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京畿道水原華城城郭路(西將臺至華西門西北空心墩一段)/수원화성성곽길(서장대 -화서문-서북공심돈)


(23/05.星期五)我們沿華城城郭路(화성성곽길 / HwaSeong SeongKwakGil)從八達門(팔달문)那邊爬上八達山的峰頂,那兒也是水原華城(수원화성)西將臺(서장대)的位置。


西將臺(서장대)又叫"華城將臺(화성장대)"。據資料說:"將臺是指看到整個城郭情況,並指揮駐屯在華城的強壯勇外營軍士的指揮所。華城有西將臺和東將臺兩處。


西將臺位於八達山頂峰,"華城將臺(화성장대)"的匾額是正祖大王親筆書寫的。於1794年(正祖18年)8月11日開始施工,同年9月29日完工。正祖於1795年(正祖19年)閏月2月12日參拜"顯隆園(隆陵)"後登上了西將臺,直接指揮了守備和攻擊城池的日間訓練和夜間訓練。"


在這裏看山下水原市的風景的確不錯﹗


KBS電視節目兩日一夜(1박2일)也來過這裏取景。


華城行宮(화성행궁)就在八達山下,不少其實沒打算繞城郭一圈的旅客,可從西將臺這裏沿另一條山路下去華城行宮參觀,然後在那兒坐華城列車遊水原華城,那就不用自己走路也可以欣賞水原華城城郭了。


那天天色並不好,但山下的水原華城城郭、城樓和城門還是可以看得到的。


下邊那座城門就是北門長安門(장안문),


下邊靠右的城門就是我們的起步點南門八達門(팔달문)


傻瓜原來在之前的水賣部買了飲料,那就可以邊飲冰鎮的,邊休息一下﹗


西將臺後邊還有一座"西弩臺(서노대)"。


"弩臺是為了能從城中間發射連發箭的"弩"而建築的高地。華城有西弩臺和東北弩臺兩處。西弩臺位於八達山頂峰,可以統看四周,是正八角形的平面,用瓦和磚垒成。"



怕走山路下山怕得要命的我,走上這個西弩臺,下來的那刻就十分後悔了﹗如果石級兩旁有欄杆的話我走下去肯定沒問題,可沒有欄杆的話我就實在無法走下去,只好坐在石級上,一級一級往下挪,唉﹗真不知道我是何時開始有局部性畏高﹗




休息完以後,我們倆就起步下山去,往西門進發。


臨離開以前,要多看兩眼山下城郭的風光,以後遇上天色極好的時候,我一定會抽時間再到這裏一趟的。


走不了一會,就看到"西二雉(서이치)"。


所謂"雉"是每隔一定的距離從城郭向外部突出的設施。它是為了方便攻擊接近城牆的敵軍,並保護城牆而設置的一種設施,在華城共有十個雉。"雉"是指山雞,由於它擅於隱藏自己,窺視外部情況,因此取其模樣,命名為"雉城"。西二雉位於西炮樓和西將臺之間。



過了"西二雉"之後就看到"西炮樓(서포루)"。


西炮樓是華城五大炮樓之一,位於西北角樓和西將臺之間,它於1796年(正祖20年)5月30日完工。


炮樓是為了阻止接近城牆的敵人而設置的,作為可以發射火炮的建築物,而且將部分城牆向外更加突出,是比雉城更先進的設施。




繼續走,不遠還有一個後來才開的出口,


華城行宮那邊開出的華城列車就是通過這裏出城外的了。


我就還是沿城內路走,



不一會又走到另一個雉城,這座雉城叫"西一雉(서일치)",西ㅡ雉位於西北角樓和西炮樓之間。



離西一雉不遠,有座西北角樓(서북각루)。


角樓建在城郭比較高的地方,可以監視四周並能在此休息,在非常時期也可用來做軍事指揮所。西北角樓是華城四角樓之一,和熟知山相望,是為了便於指揮華西一帶的軍隊而建造的。


想走上西北角樓(서북각루)的話,緊記要脫鞋才上去。



我們極力推介各位上角樓欣賞城郭的風光,坐在那兒吹著涼風的確很不錯﹗


不時還可以看到華城列車在走。



除了可以看到水原華城的華西門、西北空心墩,就連北門長安門也可以看到呢﹗


傻瓜就非常喜歡那兒,還在角樓上躺著呢﹗


不願離開的我們,最後還是要繼續前行,不然天黑都沒走完了﹗


在這裏向八達山頂看,可以看到之前的西將臺。


西門華西門就在不遠處,在那兒我們拍了不少照片呢﹗



水原華西門(수원 화서문)
華西門是華城四座大門中西側的大門。於1795年(正祖19年)7月21日開始施工,1796年(正祖20年)1月8日完成。它起到連接華城西側的南陽灣、西海岸方面的紐帶作用。因其完好地保存了原有的風貌,而被指定為寶物第403號。匾額是由第一任華城留守蔡濟恭所寫,在瓮城內紅霓門左側的石壁上刻錄著擔任城門工程的工匠和負責者姓名。







華西門的瓮城很特別,還有個缺口的。





華西門隔離的一座城樓叫西北空心墩(수원 서북공심돈)。


水原西北空心墩(수원 서북공심돈) 寶物第1710號
觀察敵人動向的同時也可用於進攻的空心墩只有在水原華城才可以見到。1796年(正祖20年)3月10日建成的西北空心墩,下部的雉城是用石料建成的,上部牆體全部用磚石築成。內部結構便於戰鬥,可以通過台階上下通行。1797年(正祖21年)1月來華城觀察的正祖大王看到西北空心墩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國家首創的建築,盡情地參觀吧﹗"獨創的建築形態和出色的材料利用,使得西北空心墩被認定為具有歷史性、學術性、建築性價值的文物。


我們走出城門外看看。






從城外的角度看華西門和西北空心墩。



來水原華城,這裏是必拍的Photo Point來,剛才的華城列車就是途經這裏了。


拍完一大輪照片,我們便返回城郭上,繼續向水原華城北門進發。(待續)


有關水原華城的介紹可看下列資料:
水原華城(수원화성)
史蹟第3號,位於水原市八達區一帶

水原華城是朝鮮第22代正祖大王,於在位第13年(即1789年10月7日)將其父親"莊獻世子"的陵寢移至今天的華城市台安邑安寧里的花山,並將這裏原有的官衙和民宅遷移到現在水原八達山東側的山腳下而開始建造的。1793年將水原都護府升格為水原留守府,從1794年1月開始到1796年9月築造了華城。華城的規模方圓約為5.74公里,城牆高達5米,城垛高度為1.2米。華城城役雖然是從正祖對思悼父親的孝心出發,但卻是當時社會的所有領域中的以正祖大王為中心的官僚、學者、技術人員、百姓們一起建造的近代式的新都市。同時也是實學總體性的結晶體。

華城建造過程中以丁若鏮的基本設計書<<城說>>為基礎,吸收了朝鮮、中國、日本城郭築城法的長處,使用起重機、轆軲、遊衡車各種車輛等新的科學機械是其主要特徵。所有關於華城築城的全部內容都通過一本叫<<華城城役儀軌>>的工事報告書詳細地被記錄了下來。

註:本文紅色字體的內容引自水原華城城郭路沿途提供的資料介紹。

[相關網誌]

韓國京畿道水原華城串門大行動(경기도 수원화성 화성성곽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