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星期五)我們在水原華城(수원화성)的北水門華虹門(북수문 화홍문)那邊吃不成燉牛肋骨,那只好去士多買飲料,再返回華城城郭路(화성성곽길 / HwaSeong SeongKwakGil)那邊的水原訪花隨柳亭(東北角樓)/수원 방화수류정(동북각루)邊喝邊賞風景。
訪花隨柳亭(방화수류정)位於華虹門隔離小坡上,
水原訪花隨柳亭(東北角樓)/수원 방화수류정(동북각루) .寶物第1709號
包含"追隨花朵,與楊柳相伴相隨"含義的訪花隨柳亭,因獨特的平面和屋頂形態,在不同的位置望去會呈現不同的面貌。該建築物在華城最出色,因是在其它城郭無法看到的獨創性建築物而受到好評。
下邊遠處那座城門就是北門長安門(장안문)了。
喝完飲料,歇息夠,便繼續向東將臺(동장대)進發。
北暗門(북암문)
暗門設在城郭裏僻靜幽深的地方,是為了避免讓敵人察覺而設置的出入口。為了讓人或家畜由此門通過,並可通過此輸送軍需品而設置。
在華城的五大暗門中,北暗門位於訪花隨柳亭和東北鋪樓之間。這座暗門是在華城中用磚垒
建成左側和右側城牆的唯一暗門。於1796年(正祖20年)3月27日完工。
東北鋪樓(동북포루)
鋪樓是為了使部分城郭更加突出而建在雉城上的木結構建築,士兵邊觀察四周邊等候的地方。東北鋪樓是華城五大鋪檈之一,於1796年(正祖20年)5月15日完工。這裏的地形比周圍高,可以眺望東暗門和東將臺,以及北暗門和訪花隨柳亭。
又到另一道暗門。
東暗門(동암문)
暗門設在城郭裏僻靜幽深的地方,是為了避免讓敵人察覺而設置的出入口。為了讓人或家畜由此門通過,並可通過此輸送軍需品而設置。華城裏共設有5個暗門。其結構是在暗門上鋪有磚,設置了巨大的圓形牆。於1796年(正祖20年)3月25日完工。離東暗門不遠,便是東將臺(동장대)。
附近還有旅客服務中心,水原華城的觀光列車也是在這裏買票上車,坐到八達山那邊下車,當然也可以在八達山那邊買票上車,坐到東將臺(練武臺)這裏下車。
東將臺/練武臺(동장대/ 연무대)
將台是指能看到整個城郭情況,並指揮駐屯在華城的壯勇外營軍士的指揮所。華城有西將臺和東將臺兩處。東將臺於1795年(正祖19年)7月15日開始施工,同年8月25日完成。因其是演練武術的地方因此又名練武臺。這裏的地形雖然不高,但是四方空曠山脊聳立,是華城東側觀察城內情況的最佳場所。
離開東將臺,便繼續向下邊那個巨型圓筒建築進發。
如果遇上神射手,是不是要走快兩步呢﹖
東北空心墩(동북공심돈)
空心墩是為了觀看城郭周圍情況或在非常時刻監視敵人動向的眺望用城樓,最早在華城出現。華城共有西北空心墩、南空心墩、東北空心墩等三個空心墩。東北空心墩於1796年(正祖20年)7月19日完工。其形態是巨大的圓形,在華城城郭內是最有特徵的建築物之一。東北空心墩的內部經如同海螺般的螺施形轉鋪台階登上頂端,因其形態和海螺相似,因此又名海螺閣。如果能走上去看就更理想了。(待續)
水原華城(수원화성)
史蹟第3號,位於水原市八達區一帶
水原華城是朝鮮第22代正祖大王,於在位第13年(即1789年10月7日)將其父親"莊獻世子"的陵寢移至今天的華城市台安邑安寧里的花山,並將這裏原有的官衙和民宅遷移到現在水原八達山東側的山腳下而開始建造的。1793年將水原都護府升格為水原留守府,從1794年1月開始到1796年9月築造了華城。華城的規模方圓約為5.74公里,城牆高達5米,城垛高度為1.2米。華城城役雖然是從正祖對思悼父親的孝心出發,但卻是當時社會的所有領域中的以正祖大王為中心的官僚、學者、技術人員、百姓們一起建造的近代式的新都市。同時也是實學總體性的結晶體。
華城建造過程中以丁若鏮的基本設計書<<城說>>為基礎,吸收了朝鮮、中國、日本城郭築城法的長處,使用起重機、轆軲、遊衡車各種車輛等新的科學機械是其主要特徵。所有關於華城築城的全部內容都通過一本叫<<華城城役儀軌>>的工事報告書詳細地被記錄了下來。
註:本文紅色字體的內容引自水原華城城郭路(화성성곽길 / HwaSeong SeongKwakGil)沿途提供的資料介紹。
[相關網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